为进一步保护校园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促进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校园植物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校园环境管理中心自年初开始,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校园绿化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不断提升校园景观,旨为广大师生提供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编制病虫害防治计划,加强病虫害监测
依据2020年校园植物病虫害防治记录及上海市绿化指导站2020年度发布的全年预警信息,在年初制定2021年病虫害防治计划,作为本年度病虫害防控的重点监测对象,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认真落实日常巡查,做到预防为主,化防为辅的管理模式
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结合上海市绿化指导站发布的预警信息提示,日常工作中,各级网格人员对于发现的病虫害及时告知绿化技术员,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及时防除。截止今年5月,中心已经防治过的病虫害有:大叶黄杨尺蠖、悬铃木白粉病及方翅网蝽、蚜虫、木虱、栾多态毛蚜等病虫害。
采取园艺措施,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
冬季落叶后,结合防火减灾专项工作的开展,中心安排工人清理树木主干上翘裂的枯死树皮、缝隙及孔洞,清扫枯枝落叶、枯杂草及落果等病虫害藏匿越冬的主要场所。此外,在冬季修剪过程中,修剪树木病虫枝之余,还采用人工摘除蓑囊,人工敲击刺蛾虫茧等防控措施。越冬代虫害,会以卵、幼虫、蛹、成虫等多种虫态在枯枝落叶,砖块下、石缝树皮等位置越冬,笠年春天天暖后继续上树危害。冬季校园,清扫落叶,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
优化防控措施,保护校园生态
近年来,闵行校区蛀干害虫发生较为严重。鉴于该虫害在活动初期会出现“流酱油”及树体外排粪等特性,采用人工钩除虫体的方法,不仅防治效果明显且较少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对樱花、红叶李、海棠、李树等树木进行人工捉虫,截止5月底,共捕捉天牛50余条。此外,在防治无患子蚜虫时,使用内吸性杀虫剂“吡虫啉”,不仅杀虫效果好,且可以有效保护蚜虫天敌“瓢虫”。
我校普陀校区有着银杏、短叶罗汉松等13棵古树名木、14棵古树后续资源,在普陀区古树办的指导下,今年四月气温开始回暖时,启动银杏超小卷叶蛾的防治工作。每7-10天、连续3-4次使用噻虫嗪药剂,对银杏古树的叶面和树干进行喷洒,同时对周边其他银杏也进行喷药防治,避免虫体活动范围向周边扩散,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防控工作,是维持校园景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园林绿化经济损失的必然要求。校园环境管理中心将继续加强专业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漫天飞舞的樱花、郁郁葱葱的林荫道、浪漫的紫色花海等校园景观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