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网站!

构建“制度+科技”新模式破解高校餐饮采购廉政风险点

作者:审核:翁岷图片来源:发布时间:2016-08-17浏览次数:522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我校后勤运用“制度+科技”理念和方式,将标准化、精细化运行的技术手段和闭环式管理方式加以融合,研制出“透明规范,可查可控”的“餐饮采购系统平台”。实践表明:餐饮作为“需求拉动+消费聚集”所产生的资源配置,突显出两条思路:一是廉政风险点防控,将梳理出来的权力运行监控流程、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以及推进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将每项具体制度内化为工作依据。二是拓宽新的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空间以前并不存在,而现在看来这个市场空间的前景仍然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廉政风险点  餐饮采购  制度科技  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

一、引言

“餐饮采购系统平台”是以餐饮采购各类“人员+项目”组成的,而人的复杂多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则要求必须约束、规范、整合人的行为。以“制度+科技”方法管人、办事,可达成目的的一致性,有助于后勤与师生共同利益的实现。其特点:一是有利于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通过发布采购需求,后勤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供应渠道,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供应商保持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质优、价廉、高效。二是有利于提升采购专业化水平。通过采购系统,后勤能够优化采购组织架构,实现专业化分工和流程化操作,强化采购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干部的师生消费差异化意识。三是有利于降低采购风险。通过规避采购风险,后勤能够实时了解市场菜品的供应态势和价格走势,从而实现正确决策和快速调整,有效监控采购资金流动和实物使用,动态分析成本状况,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四是有利于开展反腐倡廉。通过采购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的监管,能够克服分散采购中的“暗箱操作”行为,在后勤内部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采购环境,避免权力和个人意志的干扰,实现采购业务的决策科学、操作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

二、解决突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科技

在餐饮采购中把每个细节通过制度的方式落到实处,就会形成良好的组织效率进而增强竞争力。遵循一定的流程,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减少和降低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失误。

(一)“餐饮采购系统平台”的重要意义

技术发展和制度优化以体现规则与价值的基本框架:(1)通过对供应商资格认证规范交易平台;(2)建立有效的责任分担制度;(3)加强监管力度、防范交易风险;(4)加快网上留痕的科学化建设。总体的设计是:后勤与供应商协同以保证菜品信息的通畅,甚至利用自己的发展空间主动对接供货商的菜品,这样可以消除了起点与终点的滞留环节,使得菜品信息迅速进入物流采购系统,同时,保证被时时监控。

在实践中,从供应商市场竞争行为来看角逐的过程,其表现就是优胜劣汰强,突出采购管理是节约成本的一种手段,提升了餐饮整体效率的影响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制度的流程化再造,权力不再由某一部门或个人独占,一项权力被分解为多项权力并且在不同的运行阶段由不同的权力主体行使而相互制衡,制度执行的刚性得到了增强,公共权力岗位化、岗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目前,“餐饮计划”概念日渐成熟,就是从餐饮的筹备、设计到中长期的经营,均应有组织、有计划去进行。那么,这样又就引出另一个概念“资源配置效率”,从数据分析框架中看,从事餐饮采购工作的人都与“资源配置效率”有较大的相关性。因为它能把采购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意味着,许多看似不直接参与经济生产的人,其实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保持这些群体工作的廉洁高效,防止发生风险环境,将最终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推动餐饮采购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量体裁衣”制定标准化采购系统

建立“制度+科技”目标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将评价采购和监督结合起来,实现“量体裁衣”式的管理规范,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优化工作流程。餐饮采购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市场采购工作规律,按照“严格程序、减少环节、简便高效”的原则,在合法的限度内力求实现后勤采购管理期限最短、环节较少、效率更高的目标。二是建立标准化作业制度。针对各类商品采购项目的不同程序要求以及后勤餐饮采购规模、批次等采购方式的特点,认真研究制定一套标准化作业规程,三是规范基础档案管理。实行电子档案管理,推广有效经验,逐步建立统一的后勤采购管理资料归档制度,做到留有痕迹,追根溯源。

标准化采购是后勤“餐饮采购系统平台”的“四化”建设:“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采购、信息化竟价”。同时,也是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和降底成本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实现标准化采购管理就是要改变以往市场有什么,我就买什么的传统思维模式,通过对在用菜品梳理归类,形成后勤餐饮自己以性价比最优为原则的菜品标准,让供应商按照后勤餐饮的需求、价格等指标,提供合格、新鲜、价廉的菜品。

通过“制度流程程序制度”的螺旋式完善进路,使制度在完善之后得到执行、在执行之中得到完善,最终实现制度、管理、科技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按照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的要求,将有关管理规定与制度规范相对接,努力增强平台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和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加大对供应商的市场化选择力度,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为学校提供社会菜品。

(三)“见微知著”精细化改进监督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层次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通俗点说,就是“见微知著”从细微、细节着手,力求达到“同等成本高质量、同等质量低成本”。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个有效监督的问题,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在参与中服务,在细化中监督,在监督中保障”。因此,在有效监督中,要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要努力实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尽责不失职”的要求。

目前,精细化管理还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观念误区:一是不顾过程,只看结果。管理者认为领导只需抓大事,不必顾及细节,员工认为管理是领导者的事,与己无关。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试想一个领导只抓大事,不注重细节的落实,再好的思路也很难落到实处。如果员工不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中来,精细化管理也就毫无意义。二是习以为常的心理,满足于“差不多”。没有将精细化管理当作一种创新管理手段,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而是当作一项临时性活动、一股“阵风”来应付。

餐饮采购虽然最终形成几个数据,但背后是由千千万万个细节构筑成的,更涉及到菜品行业内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在餐饮采购的时候,多关注几个细节,那么,细节积累起来就是对整个系统平台的全面认识,这个时候技术的权威就建立在自己对事情的理解之上。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排斥人为因素,崇尚规范意识,强调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以及基于作业程序的管理工具,这也正是我们研制后勤“餐饮采购系统平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理解和应用“餐饮采购系统平台”新模式

理解和应用新模式,要注重采购运行管理工作中突出监督与管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采购技术平台的监管职能,着力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必要环节的把握,并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即时搜寻。

(一)破解传统采购方式困境的分析

传统的采购方式的局限性在于:采购控制通常是事后控制,其实不仅是采购环节,许多单位对大部分业务环节基本上都是事后控制,无法在事前进行监控。虽然我们承认事后控制也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前控制毕竟能够为学校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现在一个学校横跨多个区域,其事前控制的意义将更为明显。网上采购管理是为买方采购服务的一种革命性的采购方式,传统的采购方式一般采用询价采购(比值比价)和招标采购(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两种。

  这种限制性忽略了现代市场的复杂性,没有关注到自身风险的存在。传统采购方式需要通过人为来综合考虑各种交易和非交易因素的最终议标或定价,这种“面对面”方式可能产生卖方价格同盟、买卖双方人为的权力或利益干扰等因素,使降价空间缩小,甚至破坏竞争秩序;传统采购方式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买方无法有效的分析供应商的成本区间,竞争远不彻底;传统采购方式造成决策者对保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有效、有利的目的管理上的困难。

纵观采购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从传统采购走向战略采购的过程,传统采购一味追求最低的单价,简单的下单、催货,忽视与供应商的关系,越来越被时代所淘汰。餐饮业对大部分业务环节基本上都是事后控制,无法在事前、事中进行实时监控。虽然我们承认事后控制也能带来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前、事中控制毕竟能够为餐饮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学校餐饮业横跨多个区域,其事前、事中控制的意义将更为明显。另外,验收检查是采购部门的一个重要的事后把关工作,质量控制的难度大,质量与交货期是采购一方要考虑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但是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要有效控制质量和交货期只能通过事后把关的办法。

(二)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餐饮采购系统平台”,改变了过去手动记录入库、出库、物资调拨和经营状况管理等相关数据,以提高餐饮服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借助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和网路技术,规范和改善物资供应管理和经营状况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及时性、计划性,加强物资和经营的统一管理,从而提高餐饮服务处理的效率,减少劳动量。餐饮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由操作人、电脑及其他辅助设备等集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调整、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系统平台的应用,不再是单纯的用于结账计算的工具,它是有科学的、标准的管理体系,可以针对餐饮部门的经营状况而做出科学分析,使得饮食部门对师生需求的应变能力得到提高。使得管理者及相关部门能及时掌握各生产部门的物资库存、供应及盈亏状况等信息,部门间的信息资料可以共享,物资实际库存与账目信息达到一致,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为了实现制度流程可执行、可控制、可溯及、可追究,系统平台可以做到“实时报告”。将分析的数据及时报告给管理层,以便管理层能动态掌握餐饮经营状况,从而能使管理层科学调度和指挥,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管的情况,对餐饮每笔业务都能清楚及时地掌握,对餐饮成本控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餐饮服务的目标和方向是坚持管理改革与职能转变相协调,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相并重,服务与建设相一致,强化学校餐饮业的“沟通、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的功能。

(三)“平台+内容”突出量化决策的独特优势

优势A:堵塞采购和库存的漏洞。商品采购价格,入库的数据,食堂非正常损耗,营业收入的遗漏都能及时在信息数据库中显露出来,虚帐、假价等劣质行为将会及时被发现,也使工作人员有一个横向比较。减员增效,信息系统将食堂经营品种的生产、购进、仓库保管员、财务核算人员和决策管理等部门人员,连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整体。而传统纸质记录人工传递,不仅速度慢而且所需人员极大。通过运用信息系统平台不仅速度大为提高而且准确,并能使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可以减少。

优势B:掌握的数据来帮助各级管理人员靠前调度、及时指挥、及时对各种经营业务进行决策。对原材料进货情况、价格的异常,物资消耗的情况能及时清晰地了解,使管理层的指挥调度足够迅速,有异常情况也能及早发现,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而传统的纸质统计师无法及时掌握实时的经营情况的,不能适时分析,易造成损失。

优势C:当前,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减少干部职工在采购领域与供应商之间的交往,还需要抓源头,从选人用人开始,让系统平台发挥监管作用。要在摸清岗位廉政与业务联系的风险点、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监督与管理相结合,防控与业务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强化过程管理,实现流程“无缝对接”,筑牢防控“三道防线”。

        四、以留下痕迹破解廉政风险点

  在餐饮采购模式的设计上,应本着有序竞争、规范发展的原则,采取兼收并蓄的方法,实时监控,各司其职。随着平台交易的普及而逐步放开服务权限,最后实现自由、便捷采购模式。

(一)变“人盯人”为“留有痕迹”

餐饮采购的全过程,都在已经试运行的“餐饮采购系统平台”的监控之下,系统中的申购项目如果没有按规定的程序、时限、内容、条件等办理,系统将会自动预警,并生成提示信息和异常信息。原先是人盯人,既累还容易造成疏漏;现在是计算机全程跟踪,系统自动生成监察结果,想作弊都不可能。采购项目容易产生腐败,需要借助科技手段,科技手段作为工具,必须要同制度相结合才能起到效果。

通过评估风险等级、梳理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对可能诱发腐败问题的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防控,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从政治意义上讲,在制度执行“正常程序”下,可以防止与治理风险,所依靠的是微机的约束和制度规范。在这一过程中,使制度预防风险得以正常有效运行的关键有三:一是制度的可行性,这关乎制度的生命;二是制度的科学性,即制度的逻辑设计,使制度能够在各个环节的运行中能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不留太大漏洞;三是制度的落实,这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如果三个关键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制度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风险。

运用“制度+科技”实现权力行使的信息化、可控化,使权力运行“网上留痕、全程受控”。技术手段只要预先设定程序,就可以“不可改变”地得出“客观”结果。应当看到,市场驱动基本上是“无形之手”的调控,而纯粹依靠经济价值规律,并非理想发展阶段,最终还要靠“制度+科技”这只“有形的手”,来实现新一轮引导效率与改革发展。因此,广义的“制度创新”实际上是“餐饮创新”,即要素、采购、创新、菜品是并存的驱动力,都要进行改革创新,都要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

(二) 让“全程监管”取代“亡羊补牢”

“餐饮采购系统平台”背后离不开“制度+科技”的思路和方法的支持,建立健全以采购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的防控长效机制和权利运行监控机制,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其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社会影响大,主要显示在民生领域,师生关注度高,影响面比较大;二是制度执行差,餐饮采购管理领域的不正之风之所以长期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三是监管难度高,需要监管的对象多、内容杂、监管力量有限,单靠人工力量无法实现有效监管。

后勤尝试充分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硬约束”的优势,加强制度规定在执行过程中的“刚性”。工作原则是:对餐饮采购完善和执行核心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找出廉政风险点、管理薄弱点、成本控制点和履职关键点的软肋,以及制度流程执行中尚不规范的现象,做到情况清楚;注重经营风险、廉洁风险的预防,强化内控管理,选择餐饮在资金运行、资产处置、菜品采购等涉及对外交易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作为重点,并对确定的重点进行经营风险、廉洁风险测评;以增强餐饮采购内控管理为目标,从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技术力量强弱等方面统盘考虑,精心筹划,选好项目,逐步推进,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增强制度流程的执行力。

 “制度+科技的管理模式,是通过管理制度与信息科技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不断增加制度设计、运行和监督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通过这一模式,可全面实现针对岗位、权力、运行流程、风险态势的动态监控,涵盖餐饮采购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现风险事件及时预警和处理。实践证明,“制度+科技”是促进、优化发展环境的有效途径,可以减少随意性、促进规范性、提高公正性。具体讲,要大力推行系统平台,让“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电脑操作代替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情关系影响的人工操作,把权力运行的条件、程序、路径、幅度,给予精细化、标准化、把风险产生的空间压缩到最低程度,从制度上再次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制度程序标准结果评价”刚柔并济的循环。

(三)建立“智慧后勤”的基本构想

“智慧后勤”是后勤建设“服务+管理+经营”的新作为、新模式、新探索。首先,要对后勤历年来出台的制度规章进行清理、调整,解决制度不严格、操作性差的问题;其次,解决好制度缺失问题,在操作层面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政府采购的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政府采购强化信息安全的政策措施,建立采购信息安全商品的审查机制;第三,研究完善“餐饮采购系统平台”的政策功能实施应用和操作方式,采取预留采购份额、实行遴选符合资质的供应商及附加合同约束,采用不同的供应商自由进出方式,统筹协调各项优惠目标的实现。

“智慧后勤”服务与管理已成为智慧校园的切入点:“智慧后勤”建设要突出方便师生、优惠师生,推动创新发展“管理更加人性、服务更加贴心、办事更加便捷”,向师生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在设计模式方面,智慧后勤很显然分几个层面,底层是透彻的感知认识,中层是信息的传递;之后是信息处理。实践证明:建设一个具先进性的“智慧后勤”,首先要有基础平台,第二要考虑做体验系统,第三要建立示范典型。在此之前还要进行前期设计,制定好智慧后勤的中期规划,相应的评价系统也是不可缺少的。

公开餐饮采购信息内容,自觉接受师生监督:一是公开透明是后勤餐饮采购制度确定的重要原则,做好后勤餐饮采购信息公开工作,要把信息公开,作为保障市场交易规则公平、采购评价结果公正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后勤餐饮采购信息公开的配套制度和细化规定,明确信息公开范围、内容、主体、时限等要求,切实将信息公开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努力将后勤餐饮采购信息公开的范围扩大到采购预算、采购过程、采购结果、采购合同及履约情况等方面,逐步实现采购菜品全过程信息公开。三是重点加强后勤餐饮采购监督检查结果的信息公开。要在加强采购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和投诉举报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的公开。

五、结语

研制“餐饮采购系统平台”,确保权力运行“大小有界、公开透明、网上留痕、全程受控”,充分体现以“制度+科技”的理念与方式,防控廉政风险设计目标与执行效果的高度统一。以2014年样本来分析:我们学校师生就餐POS机消费营业额共计约8700万元,其中,基本伙食项目约3200万元,风味特色小吃约5300万元,教工消费约200万元。总体来看,在微观层次实施流程管理模式,以“小”的眼光,从精细的方面去观察、预防、遏制内部结构或机制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努力把化解风险工作做细、做精、做到位。在宏观层次则要注重廉政风险防控,这一点决策者需要找准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和问题易发多发的“风险点”。同时,逆向分析查找风险盲点或防控薄弱环节,构建预防风险的“制度网”和“防火墙”。

 

 

参考文献:

【1】    刘子丰---高校食堂管理中校方与承包商的博弈分析

《高校后勤研究》20152

【2】    赵相华---高校伙食现代管理理念及原则

《高校后勤研究》20153

【3】    张士元---高校后勤改革任重道远

《高校后勤研究》20154

【4】    董燕----HACCP在高校餐饮中的应用

《高校后勤研究》20155

 

作者简介:

李伟 1958.5---      )华东师范大学后勤纪工委书记

                         华东师范大学廉政文化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

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纪工委书记办公室

邮编:200062     联系电话:62231816 

主要研究方向:党风廉政建设风险预警防控机制